祝贺 |《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审读报告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审读报告推介活动”三等奖

日前,齐鲁书社《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审读报告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审读报告推介活动”三等奖。以下是《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审读报告节选。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龚胜生,男,1965年10月生,湖南涟源人。1998年9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历史医学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20多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负责人。研究成果多次获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


主要内容

《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研究与编制”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汇编》共厘为五卷,即“先秦至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上)”“民国卷(下)”“畜疫卷(附参考文献)”,共计280万字。全书以编年体方式排列自西周末以来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有确切年份的疫灾事件,每一次的疫灾史料尽可能保持原文风格,同时尽可能摘录疫时、疫域、疫因、疫果、疫情、疫种等信息。明清方志记述汉唐时期的疫灾事件,大多本自正史中的记载,如有与正史不符者,则加“按语”予以说明;不同史料记载同一疫灾事件时,如有疫灾发生月份或季节上的出入,则一并摘录。各疫灾年份根据当时行政区划,以县为单元排列。

综上可以看出,《汇编》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时空跨度大。《汇编》的时间起讫为西周至新中国成立前,共2700余年,在空间上则涵括了各个历史朝代的疆域。第二,资料来源广。《汇编》资料来源除正史、档案、实录、文集、类编、近代报刊外,还花费巨大精力梳理了10000多种古今方志中的疫灾史料,是迄今为止中国疫灾最详备的史料汇编。第三,疫灾信息全。《汇编》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史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摘录不同方面的疫灾信息(时间、地域、原因、结果、情势、种类等),达到疫灾信息的高度完整性和全面性。


出版的价值及意义

《汇编》近300万字,史料丰富翔实,除正史、档案、实录、文集、类编中的疫灾史料之外,更是广泛搜罗了古今10000多种地方志和近代报刊中的疫灾史料,可谓卷帙庞大,文献浩繁。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系统、全面的疫灾史料汇编的空白,是一个关于中国疫灾历史的兼具工具性和资料性价值的历史医学地理学数据库,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和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具体说来:

第一,有利于文献史料科学价值的发掘。《汇编》是对中国历史时期形成的疫灾史料的系统总结,对灾害史、生态史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工具性价值。

第二,有利于历史学和文献学学术视域的拓宽。《汇编》有利于全时段总结疫灾流行的历史规律性和全空域揭示疫灾的地理规律性,对拓宽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研究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有利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并深度融合。《汇编》有利于历史学、地理学、地图学、流行病学、灾害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疫灾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促进多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有利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汇编》有利于中国古代疫灾的时空规律、环境机理和历史影响的研究,对于卫生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优化配置公共卫生资源,防控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